大牌尚未大规模入驻抖音的原因涉及多个层面,既与品牌战略定位相关,也受平台特性、消费者行为及市场环境的影响:
1. 品牌调性与平台定位的冲突
国际奢侈品牌(如LV、Chanel)长期依赖高端形象维系溢价,其营销注重场景仪式感(如时装周、杂志封面),而抖音的娱乐化、碎片化内容易消解奢侈品的稀缺性。用户频繁刷到品牌广告可能降低“距离感”,影响心理价值。部分品牌(如爱马仕)甚至刻意减少电商渠道以保持神秘性。
2. 用户结构与目标客群错位
抖音主力用户集中于18-35岁,消费能力有限,与奢侈品核心客群(高净值中年人群)匹配度低。尽管平台尝试通过“抖音商城”升级消费场景,但低价促销标签难以扭转。相比之下,微信小程序、官网私域更能触达高消费人群,数据显示,2022年奢侈品微信渠道销售额增速达抖音的3倍。
3. 内容形式限制产品表达
奢侈品依赖细节叙事(工艺、历史),而抖音的15-60秒视频更适配快消品直击卖点的模式。复杂产品故事需长视频或图文结合(如小红书),但抖音算法对完播率的高要求迫使内容简化。例如,百达翡丽的机芯雕刻工艺在抖音呈现易被娱乐内容淹没。
4. 假货与品牌形象风险
抖音直播曾出现“原单”“代购”等灰色地带,2021年专项打假中奢侈品仿冒占比达34%。奢侈品牌对渠道把控极端严格,LVMH等集团要求入驻需签署全链路监管协议,但抖音的开放式商家生态难以完全杜绝侵权。品牌更倾向自建APP或选择天猫奢品等闭环平台。
5. 数据与定价权博弈
抖音强算法驱动可能导致品牌丧失价格主导权。当同类产品被频繁比价,或达人佣金扰乱定价体系时(如白酒品牌因直播间降价引发线下渠道抗议),高端品牌宁可放弃流量。典型案例是劳斯莱斯2021年因网红争议视频紧急下架账号,显示对不可控传播的警惕。
例外与趋势变化
部分品牌尝试有限度合作:Gucci通过抖音挑战赛推广经典元素(如2020年#GucciModelChallenge),但规避直接销售;卡地亚则发布工匠纪录片短视频“软种草”。随着抖音推进奢侈品垂类建设(如与寺库合作鉴定服务)及银发用户增长,未来或出现更分化入驻策略——美妆、轻奢品类可能先行,硬奢保持观望。
总体而言,大牌对抖音的谨慎态度本质是价值平衡术,在流量红利与品牌损耗间反复测算,背后折射出奢侈品行业数字化进程中“既要拥抱年轻人,又不能沦于庸俗”的核心矛盾。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