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sd"通常指代SCSI磁盘设备(SCSI Disk),主要用于标识存储设备。以下是详细解释和相关扩展:

1. SCSI设备命名规范:
Linux内核通过`sd`前缀表示SCSI或模拟SCSI的块设备(如SATA、USB、NVMe等)。设备名格式为`sdX`(如`sda`、`sdb`),其中`X`按字母顺序分配(`a`为第一个检测到的设备)。若设备包含分区,则分区号追加后缀(如`sda1`、`sda2`)。
2. 历史背景: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一种早期存储接口标准。Linux沿用`sd`命名规范以兼容传统SCSI设备,并扩展到现代接口(如SATA通过`libata`驱动模拟SCSI协议)。
3. 相关扩展知识:
- 设备映射:多路径或LVM可能使用`/dev/mapper/`下的别名,但底层仍依赖`sdX`设备。
- NVMe设备差异:NVMe协议设备采用`nvmeXnYpZ`命名(如`nvme0n1p1`),不依赖`sd`前缀。
- 虚拟设备:虚拟机中的虚拟SCSI磁盘(如VirtualBox的VMDK)也可能显示为`sdX`。
4. 系统工具关联:
- `lsblk`或`fdisk -l`可查看`sdX`设备及分区。
- `udev`规则可自定义设备命名(如绑定固定`/dev/disk/by-*`路径)。
5. 特殊场景:
- USB存储:USB闪存盘通常识别为`sdX`,因其通过`usb-storage`驱动模拟SCSI。
- SSD优化:尽管SSD物理接口不同(如SATA/NVMe),SATA SSD仍显示为`sdX`,需注意TRIM等优化设置。
6. 内核模块:
`sd`驱动(`sd_mod`内核模块)是管理这些设备的核心组件,可通过`modinfo sd_mod`查看详情。
总结:`sd`是Linux对SCSI类块设备的统一抽象,涵盖多种物理接口,其命名机制是理解存储设备管理的基础。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