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B站)作为以UGC(用户生成内容)为核心的社区平台,其产品设计策略与用户生态决定了“创作挑战”功能的缺位。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具体原因:
1. 内容生态差异化定位
B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圈层文化”和“二次创作”,而非模板化挑战。平台更倾向于通过“投稿激励计划”“每周必剪”等机制引导创作,这类活动通常结合当下热点或平台战略方向(如国创动画推广),而非简单发起短视频平台常见的“挑战赛模式”。此举能避免内容同质化,维持B站特有的深度内容沉淀。
2. 用户行为与内容形态差异
抖音/快手的挑战赛依赖于低门槛模仿(如舞蹈动作、滤镜特效),而B站用户更青睐“高信息密度”内容(如评测、教程、鬼畜)。例如“何同学式”的科技长视频或“半佛仙人”的深度解说,其创作周期与复杂度无法通过“挑战”形式标准化。平台通过“分区活动”(如动画区“春日动画祭”)替代传统挑战,更符合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
3. 社区治理与风险控制
挑战赛易引发批量低质内容(如灌水视频或违规模仿),与B站严格的审核机制(“风纪委员会”制度)相冲突。2021年“影视剪辑版权新规”后,平台更侧重原创性管控,而挑战赛的强传播性可能加剧版权或合规风险。
4. 商业化路径的选择
B站的营收核心是游戏联运与大会员订阅,而非广告。挑战赛通常服务于品牌广告主(如抖音“海底捞挑战”),这与B站“内容即广告”的“蓝色标签”商单模式(UP主定制内容)存在冲突。品牌合作更倾向于通过“品牌官方号入驻”或“主题征文”实现。
补充知识:B站历史上曾有过类挑战功能尝试(如“摄影UP主挑战周”),但转化率低于预期。相比之下,“二创激励计划”(如与《灵笼》官方合作的视频征集)因绑定IP资源与流量倾斜,更符合社区调性。平台2023年Q2财报显示,OGV(专业版权内容)与PUGV(专业用户内容)的协同效应仍是增长重点,这一战略下,“挑战”类功能优先级较低。
从产品哲学看,B站的“去中心化分发”(通过算法推荐中小UP主)也与挑战赛天然的“头部聚焦”特性存在矛盾。缺少该功能是平台基于用户画像、内容质量与商业模型综合权衡的结果。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