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过多个地域名称和行政归属,以下是其重要演变及扩展知识:
1. 先秦时期
- 百越之地:桂林属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活动范围,尚未形成明确行政建制。《汉书·地理志》载岭南为“陆梁地”,桂林亦在其内。
2. 秦汉时期
- 始安县(西汉):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始安县,隶属零陵郡,为桂林建城之始,治所在今桂林市区。
- 桂林郡(秦代):需注意秦置桂林郡(郡治在今广西桂平西南)实际管辖范围与今桂林市不完全重合,名称源于“桂树成林”的自然特征。
3. 三国至南朝
- 始安郡(吴甘露元年,265年):孙权分零陵郡设始安郡,辖今桂林及周边,成为区域行政中心。
- 南朝梁增设桂州:梁武帝天监六年(507年)设桂州,始安郡为州治,自此“桂”成为地区代称。
4. 唐宋时期
- 桂州总管府(唐):唐代为岭南重要军事行政区,贞观年间隶岭南道,后设桂管经略使。
- 静江府(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名称沿用至元代,桂林现存南宋《静江府城池图》为珍贵史料。
5. 明清至今
- 桂林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初改静江路为桂林府,“桂林”作为地级行政区名正式确立,清代沿用。
- 民国废府存县:1913年废府制,称桂林县,1940年设桂林市。
扩展知识:
名称渊源:桂林得名与桂树相关,唐代莫休符《桂林风土记》载“桂州因桂江为名”,而桂江(漓江下游)两岸多肉桂树。
历史地位:作为广西政治中心长达千年,唐代为“岭南五管”之一,明代靖江王府见证其战略地位。
文化记忆:古代文人常用“八桂”代指广西,典出《山海经》“桂林八树”,但具体范围历代有所变化。
桂林的地名演变反映了中原王朝对岭南的开发历程,兼具自然地理与行政建制的双重特征。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