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安虚拟主机的安全组配置是保障服务器安全的重要环节,需结合网络环境、业务需求和安全策略进行精细化设置。以下是关键配置要点及扩展知识:
1. 基础访问控制:
- 端口过滤:仅开放必要端口(如HTTP 80、HTTPS 443、SSH 22),禁用高风险端口(如Telnet 23、FTP 21)。SSH建议修改默认端口并限制源IP,避免暴力破解。
- 协议限制:仅允许HTTP/HTTPS等业务相关协议,禁用ICMP等非必需协议以减小攻击面。
2. IP黑白名单:
- 通过安全组设置仅允许可信IP段访问管理端口(如后台、数据库),可结合动态IP白名单工具应对ISP动态IP问题。
- 针对CC攻击,可配置阈值规则自动封禁高频访问IP。
3. 分层防御架构:
- 前端防护:在安全组前部署WAF(Web应用防火墙),过滤SQL注入、XSS等应用层攻击。
- 后端隔离:将数据库、缓存等服务配置独立安全组,仅允许应用服务器IP访问,实现网络分段。
4. 日志与监控集成:
- 启用安全组操作日志,记录规则变更行为,结合SIEM系统分析异常操作。
- 对接云监控服务,设置安全组流量阈值告警(如突发性端口扫描流量)。
5. 高可用与容灾设计:
- 多可用区部署时,需同步安全组规则并测试跨区访问策略。
- 保留默认"全拒绝"兜底规则,避免配置失误导致全面暴露。
6. 合规性配置:
- 等保2.0要求:确保安全组覆盖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条款,如金融类业务需限制境外IP。
- 数据安全法:涉及个人数据的业务,安全组需加密传输并记录数据访问日志。
扩展知识:
安全组与NACL(网络ACL)的区别:安全组作用于实例级,有状态;NACL作用于子网级,无状态。实际使用中需组合配置。
云原生场景下,可结合Kubernetes NetworkPolicy实现容器层微隔离,与安全组形成纵深防御。
零信任架构中,安全组可作为临时访问控制的执行层,需配合JIT(即时权限)系统动态调整规则。
景安虚拟主机用户应定期进行安全组审计,使用渗透测试验证规则有效性。对于混合云场景,需确保本地IDC与云上安全策略的一致性。实际配置时需平衡安全性与便利性,例如开发环境可采用跳板机集中管理访问权限。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