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DNS域名的操作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 本地DNS缓存刷新
- Windows系统:
使用命令 `ipconfig /flushdns` 清除本地DNS缓存。适用于解决解析延迟或错误,需要管理员权限运行命令提示符。
- macOS/Linux:
执行 `sudo dscacheutil -flushcache`(macOS)或 `sudo systemd-resolve --flush-caches`(Linux systemd系统)。某些Linux发行版可能需要重启nscd服务:`sudo service nscd restart`。
2. 修改DNS服务器
在网络设置中更换为公共DNS(如阿里云223.5.5.5、腾讯云119.29.29.29或Google 8.8.8.8),可绕过ISP默认DNS的缓存延迟。需在操作系统或路由器中手动配置。
3. 域名注册商或DNS服务商端更新
- 若域名解析记录(A/CNAME/MX等)变更后未生效,需登录域名管理后台检查TTL(Time-To-Live)值。TTL决定缓存时间,低TTL(如300秒)可加快刷新,但增加服务器负载。
- 部分服务商提供“强制刷新”功能,或通过API手动推送更新。
4. 等待全球DNS传播
DNS变更依赖全球递归服务器缓存过期,通常需24-48小时。可通过在线工具(如`dnschecker.org`)监测全球节点解析状态。
5. 清除浏览器与中间设备缓存
- 浏览器缓存可能保留旧解析,使用Ctrl+F5强制刷新或清除历史记录。
- 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可能缓存DNS,重启设备或更新其DNS设置。
扩展知识:
DNS传播延迟因素:权威服务器响应速度、本地ISP缓存策略、递归服务器分布式架构均影响生效时间。
降低TTL的预操作:重大变更前,建议提前将TTL调低至较短时间(如300秒),变更完成后再恢复。
EDNS Client Subnet:部分CDN服务商基于用户IP子网返回优化结果,可能导致解析差异,需针对性测试。
专业建议:若长期未生效,需检查DNSSEC配置、域名状态(如hold)或联系服务商排查。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