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定位(Product Positioning)
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为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心智中确立独特价值与形象的过程。核心是差异化,如高端、性价比、功能特色等。需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竞品分析完成,例如戴尔电脑的“定制化服务”定位。
2. 核心产品(Core Product)
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最根本的需求满足,而非物理形态。如购买口红的核心产品是“美丽自信”,而非膏体本身。营销中需挖掘用户隐性需求,延伸价值主张。
3. 产品组合(Product Mix)
企业所有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结构,包括宽度(品类数量)、长度(单品数量)、深度(型号规格)和关联度(协同性)。例如宝洁通过洗发水(飘柔、潘婷)、护肤品等多品类组合覆盖市场。
4. 爆品策略(Blockbuster Product Strategy)
集中资源打造单一高流量、高转化产品,通过极致性价比或创新功能快速占领市场。常用于互联网行业,如小米早期“1999元手机”策略。需配合饥饿营销、社交裂变等推广手段。
5.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 PLC)
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阶段。不同阶段需调整营销策略:导入期侧重教育市场(如电动汽车普及),成熟期则需差异化(如可乐的口味创新)。
6. 长尾效应(Long Tail Effect)
互联网环境下,非热门小众产品的总销量可超越头部产品。适用于SKU丰富的平台(如亚马逊图书、网易云音乐),需通过精准推荐和柔性供应链实现。
7. 增值服务(Value-added Service)
通过附加服务提升产品竞争力,如免费安装、终身保修(海尔)、会员权益(京东PLUS)。能有效提高客户黏性和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
8.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
在功能、设计、服务等方面与竞品形成区隔。包括垂直差异化(质量等级)和水平差异化(风格偏好)。案例:OPPO手机强调拍照功能,vivo侧重音质。
9. 品类创新(Category Innovation)
打破原有市场分类创造新需求,如“0糖气泡水”(元气森林)、“扫地机器人”(科沃斯)。需结合消费趋势和技术突破,通常伴随高溢价空间。
10. 用户生成内容(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
鼓励消费者分享使用体验(如小红书笔记、淘宝买家秀),形成口碑传播。需设计激励机制(积分、抽奖)并优化UGC展示逻辑。
扩展知识点:
MVP策略(Minimum Viable Product):初创企业通过最小可行性产品快速验证市场,如微信初期的简单聊天功能。
产品捆绑销售(Product Bundling):将关联产品组合降价出售(如Office套件),提升客单价并清库存。
场景化营销(Scenario Marketing):将产品与特定使用场景绑定,如“怕上火喝王老吉”。
注意事项:产品策略需与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协同,并持续通过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优化。数字化时代还需关注A/B测试、灰度发布等数据驱动方法。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