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是一种多变量统计方法,主要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复杂因果关系和理论模型的拟合度。它结合了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适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以下是SEM分析的核心应用和扩展知识:
1. 验证理论模型:通过拟合指标(如CFI、RMSEA、χ²)评估实证数据与理论模型的匹配程度,判断模型是否合理。例如,在心理学中验证"压力-应对-健康"的理论路径。
2. 潜变量分析:处理无法直接测量的抽象概念(如满意度、忠诚度),通过多个观测变量间接测量。EFA(探索性因子分析)和CFA(确认性因子分析)常作为前置步骤。
3. 路径关系检验:同时分析多重因果关系,包括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相比回归分析,能处理更复杂的中介、调节效应,例如在营销研究中分析广告投放→品牌认知→购买意愿的链式影响。
4. 多群组比较:检验模型在不同群体(如男女、不同文化)中的稳定性,通过参数约束检验调节效应。需关注测量等值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问题。
5. 纵向数据分析: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例如交叉滞后模型可分析变量间的双向因果关系。
6. 形成性指标模型:传统SEM多采用反映性指标(指标由潜变量决定),现代扩展支持形成性指标(指标构成潜变量),适用于构念定义不同的情况。
7. Bootstrap法应用:通过重复抽样解决非正态分布数据的中介效应检验问题,提高统计功效。
8. 混合模型:整合潜在类别分析(LCA),识别群体异质性。例如消费者细分研究。
关键注意事项包括:样本量需达到参数10倍以上(至少200);缺失数据处理推荐使用FIML;模型修正需结合MI值和理论依据;报告时应包含标准化估计值、效应量和模型拟合度指标。二阶因子、多重中介、跨层分析等高级扩展可进一步提升研究深度。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