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以下为未成年人可以参与的合法直播类型及注意事项:
一、允许参与的直播类型
1. 教育类直播
- 包括学科辅导、兴趣课程(如编程、绘画)、科普知识分享等。需由正规教育机构或持证教师主导,内容需通过平台审核。
- 例:青少年编程大赛直播、博物馆线上研学活动。
2. 公益类直播
- 非营利性活动如环保倡导、文化传承宣传,需由学校或政府部门组织。参与者不得涉及打赏功能。
- 例:留守儿童才艺展示(关闭打赏功能)、非遗技艺教学。
3. 家庭监护下的轻度娱乐直播
- 在家长全程陪同且关闭打赏情况下,可进行才艺展示(如乐器演奏、朗诵)。平台需开启未成年人保护模式。
- 注意:每日时长不超过40分钟,且不得在22:00-8:00时段开播。
二、硬性限制规定
1. 年龄分层管理
- 14岁以下禁止注册直播账号,16岁以下不得从事营利性直播。
- 16-18岁需提供监护人书面同意,且不得担任带货主播。
2. 内容禁区
- 禁止任何涉及成人内容、高风险行为诱导、炫富拜金等不良导向内容。
- 不得模仿成人主播的"连麦PK"等易引发非理性消费的行为模式。
3. 技术管控
- 所有未成年人直播必须启用AI实时审查系统,自动模糊人脸、屏蔽个人信息。
- 弹幕需开启"青少年过滤模式",拦截不良互动内容。
三、家长须知
监护人需定期检查青少年设备中的"数字足迹",可通过国家网信办"青少年守护"小程序一键管控直播权限。
发现违规直播可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平台需在2小时内下架相关内容。
扩展知识
2023年修订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新增"守护专线"条款,要求直播平台必须为未成年人设置独立客服通道。心理学研究显示,过度暴露在直播场景可能影响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建议单次观看时长控制在30分钟以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