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现代意义上的“直播平台”并不存在,但若以当时的文化和信息传播形式类比,可参考以下几种主要的公众信息传递与娱乐形式:
1. 官府公告与集市场所
东汉的地方官员常通过“市集”“亭舍”等公共场所发布政令或战报,相当于权威信息的“直播”。例如洛阳、长安等大城的市集,人群密集,官员会当众宣读诏书或战报,类似今日的官方新闻发布会。
2. 乐府与百戏表演
乐府机构负责搜集民间歌谣和宫廷音乐,宫廷或富户常举办“百戏”(杂技、歌舞、角抵等),观众可现场观看,类似娱乐直播。张衡《西京赋》中描述的“总会仙倡”便是大型演出的写照。
3. 太学讲经与私人授课
太学生聚集洛阳听大儒讲经(如郑玄、马融),学生可达千人,知识传播类似教育直播。私人讲学如“精舍”模式,也具备公开传授的特点。
4. 民间说书与俳优表演
街头艺人通过说唱、俳优(滑稽表演)传播新闻或故事,内容涵盖历史轶事或社会轶闻,可视为最早的“大众娱乐直播”。
扩展知识:东汉的通信主要依靠“驿传系统”,重要文书由快马传递,类似今天的“实时信息推送”;而“露布”是写在绢帛上悬挂的捷报,相当于“公开弹幕”。这些形式虽技术原始,但已具备信息即时共享的核心功能。
若论传播效果,洛阳的宫城庆典或太学论辩堪称东汉“顶流直播”,但受限于技术,覆盖范围仅限于现场观众。相较于现代,东汉的“直播”更依赖物理空间和人际网络。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