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引擎的物理空间和逻辑架构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关键层面:
1.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
百度在中国大陆拥有多个自建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华北(如山西阳泉)、华东(如江苏常州)和华南地区。这些数据中心采用模块化设计和Tier 3+标准,配备分布式服务器集群、高速网络设备和定制化硬件(如XPU异构计算芯片)。阳泉数据中心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可部署超过16万台服务器,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和热回收技术降低PUE至1.2以下。
2. 分布式存储体系
采用三层存储架构:
热数据层:基于NVMe SSD的实时索引存储,响应毫秒级查询
温数据层:混合使用SATA SSD和HDD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如百度自行开发的CFS)
冷数据层:通过BlueWhale存储系统实现EB级压缩归档
3. 全球网络节点(CDN与边缘计算)
百度拥有超过1500个CDN节点,覆盖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及海外主要地区。通过智能路由技术(如ANYCAST)和边缘缓存服务器,将静态内容推送至离用户最近的边缘节点。北京、上海、广州设有核心交换枢纽,采用100Gbps+骨干网互联。
4. 搜索引擎专用硬件
索引集群:采用百度自研的"太行"分布式架构,单集群可管理PB级倒排索引
计算节点:部署昆仑AI加速卡和X-MAN超级AI计算平台,支持千亿级特征模型的实时推理
网络设备:商用交换机搭载自研Solar-RDMA协议,端到端延迟小于2μs
5. 逻辑架构空间
网页抓取层:Spider系统日均抓取量超千亿页面,采用自适应调度算法规避反爬机制
索引构建层:基于PaddlePaddle的深度语义模型处理多模态内容,构建超万亿级索引库
查询处理层:支持中文分词(基于BigNN模型)、意图识别和个性化排序(M6大模型驱动)
补充技术细节:百度在2019年已实现全栈国产化替代,从飞桨(PaddlePaddle)深度学习框架到百度智能云底座,形成完整的搜索引擎技术链。其分布式索引系统采用动态分片技术,可根据热点词频自动调整分片策略,保证高频查询的负载均衡。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