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网络通常不采用以下类型的服务器架构或技术方案:
1. 单点服务器架构
大型网络强调高可用性和冗余,单台服务器存在单点故障风险,无法满足负载均衡和容灾需求。分布式架构(如集群、微服务)是更优选择。
2. 低扩展性硬件
传统塔式服务器或低密度机架服务器扩展能力有限,难以支持横向扩展。大型网络需采用模块化服务器、超融合架构或云原生基础设施,便于动态调整资源。
3. 非标准化协议
自定义或私有协议会增加异构系统兼容性成本。大型网络倾向采用开放协议(如HTTP/3、gRPC)和标准化接口(RESTful API),确保跨平台互通。
4. 集中式存储方案
本地存储或NAS难以应对海量数据需求。分布式存储系统(如Ceph、HDFS)或对象存储(如S3)更适合处理高吞吐和冗余备份。
5. 传统虚拟化技术
基于Hyper-V或VMware的完全虚拟化可能因性能损耗被摒弃。容器化(Docker/Kubernetes)和无服务器架构(Serverless)因轻量化和弹性更受青睐。
6. 单地域部署
依赖单一数据中心无法保障低延迟和容灾。大型网络普遍采用多活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节点和全球CDN网络优化访问路径。
7. 静态IP分配
手动IP管理不适用于大规模动态环境。SDN(软件定义网络)结合IPAM工具可实现自动化地址分配和流量调度。
8. 非智能化运维
人工监控和维护无法匹配规模需求。AIOps(智能运维)通过机器学习实现故障预测和自愈,成为必备能力。
补充知识点:
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逐渐替代传统专用硬件(如物理防火墙),通过软件化提升灵活性。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 在微服务间实现精细化流量管理,但过度使用可能增加复杂性。
大型网络需权衡CAP理论,根据场景选择一致性(如金融系统)或可用性(如社交平台)优先级。
值得注意的是,技术选型需结合业务场景,例如金融系统可能保留某些高安全性的专用服务器,而互联网服务则倾向全栈云化。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