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采用了一种多层次的内存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虚拟内存:Linux使用虚拟内存技术,将物理内存抽象为更大的虚拟地址空间。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分页机制:内存被分成大小相等的页(通常为4KB)。虚拟内存页映射到物理内存页,使用页表进行管理。这种机制简化了内存分配和管理。
3. 交换空间:当物理内存不足时,Linux会将不常用的数据页写入磁盘上的交换空间(swap),以释放物理内存。
4. 内存管理单元(MMU):硬件组件,负责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通过页表进行映射。
5. 缓存和缓冲:Linux利用内存作为磁盘数据的缓存和缓冲区,以提高I/O性能。
6. 内存分配器:内核使用伙伴系统(buddy system)和slab分配器来管理内存分配,适应不同大小的内存请求。
这些特性结合起来,使得Linux能够高效地管理系统内存,支持多任务和多用户环境。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