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IS中配置负载均衡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以下为详细操作指南及相关扩展知识:
1. 服务器准备与ARR模块安装
- 确保多台后端服务器网络互通,建议部署在相同内网环境以降低延迟。
- 安装Application Request Routing(ARR)模块,这是IIS实现负载均衡的核心组件。需通过Web平台安装器或手动下载安装ARR 3.0及以上版本。安装后需在IIS管理器中启用“代理功能”(Server Proxy Settings)。
2. 服务器场(Server Farm)配置
- 创建服务器场并添加节点:在IIS的“服务器场”中右键新建,填入集群名称(如`WebCluster`),随后添加各后端服务器的IP或主机名,端口建议统一(如80/443)。
- 健康检查设置:配置定时ping(如30秒间隔)或特定URL检测(如`/healthcheck.aspx`),可设置失败阈值(3次失败后标记为离线)。
3. 负载均衡算法选择
- 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in):可为高性能服务器分配更高权重(如权重5:3:2)。
- 最少当前请求(Least Current Request):动态分配请求至负载最轻的节点。
- 基于IP哈希(Client Affinity):开启“粘性会话”确保用户会话一致性,适用于需要Session保持的应用。
4. 域名绑定与DNS解析
- IIS站点绑定域名时,需确保所有节点均添加相同绑定(如`www.example.com`)。
- DNS层面可配合CNAME记录指向负载均衡器IP,或使用A记录轮询(简单但无健康检查)。
- 高级场景可使用GSLB(全局负载均衡)实现地域分流。
5. SSL证书配置
- 若启用HTTPS,需在所有节点部署相同证书(或使用集中式证书存储)。
- ARR支持终端SSL(SSL Offloading),即在负载均衡器解密后以HTTP转发至后端,降低服务器计算开销。
6. 缓存与压缩优化
- 在ARR中启用磁盘/内存缓存,缓存静态资源(如图片、CSS)。
- 配置动态内容压缩(如JSON/XML),减少传输数据量。
7. 监控与日志分析
- 使用IIS的“失败请求跟踪”功能记录超时或错误请求。
- 性能计数器监控各节点的CPU、内存及请求队列长度。
8. 高可用与故障转移
- 部署冗余ARR服务器,通过NLB(网络负载均衡)避免单点故障。
- 设置自动故障转移策略,如节点响应超时(500ms)则切换至备用服务器。
9. 安全防护
- 限制后端服务器的直接访问,仅允许负载均衡器IP连接。
- 在ARR中配置IP黑白名单,防御DDoS攻击。
扩展知识:
会话状态共享:若应用需Session持久化,需配置分布式Session存储(如Redis或SQL Server Session State Provider)。
容器化部署:在Kubernetes中可通过Ingress Controller替代ARR,但IIS传统环境仍依赖ARR方案。
网络拓扑建议:数据中心内部建议使用万兆网络互联,减少节点间通信延迟。
常见问题:
若出现502错误,检查ARR代理设置中的“反向代理”是否勾选,或后端服务器防火墙是否放行。
配置文件位于`%SystemDrive%\inetpub\temp\arr\arr.config`,可手动备份。
通过上述配置,可构建高可用、高性能的IIS负载均衡环境,适用于电商、门户等高并发场景。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