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B站)的用户体验和社区氛围出现下滑,核心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内容泛化与核心用户流失
B站早期以二次元文化为核心,ACG(动画、漫画、游戏)内容占比超60%。2020年后,为扩大商业化,B站全力推动“破圈”,生活区、知识区、短视频(Story Mode)等内容激增。2023年Q3财报显示,生活类视频播放量占比已达35%,而动画区降至12%。这种转变导致老用户感到社区文化稀释,以“Animation”“MAD”为代表的硬核内容被算法边缘化,UP主收入依赖商单而非创作激励(2022年创作激励砍半),进一步加速核心创作者流失。
2. 商业化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B站上市后商业化压力剧增,但模式单一。贴片广告的缺失使其依赖游戏代理(如《FGO》曾贡献83%收入),但自研游戏屡屡失败。2023年推出的电商“会员购”和直播带货未能形成规模,反而导致首页推荐混入低质带货视频。此外,大会员专属内容(如4K画质)与普通用户体验割裂,违背了早期“无差别体验”的社区共识。
3. 审核机制与社区氛围恶化
2018年央视点名后,B站审核强度陡增,动画区大量内容因“低俗”下架,弹幕文化从“高能预警”“名场面”演变为争吵和举报。2022年推出的“硬核会员”考试形同虚设,社区准入门槛降低,新用户对弹幕礼仪和分区规则的认知不足,导致评论区频繁出现引战言论。机器学习算法虽能过滤敏感词,但无法修复被破坏的社交信任链。
4. 短视频冲击与产品定位模糊
B站为应对抖音快手,2021年强推竖屏短视频“Story Mode”,全站渗透率达50%。但横屏长视频与竖屏短视频的推荐逻辑冲突,导致用户Feed流混乱。据QuestMobile数据,B站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从2021年的95分钟降至2023年的72分钟,部分被抖音(120分钟)分流。首页“综合热门”榜单中,短视频占比超40%,实质已成为“第二个快手”,但缺乏差异化竞争力。
5. 技术瓶颈与运营失误
服务器稳定性问题长期未解,2023年“拜年纪”直播卡顿引发大规模投诉。推荐算法过度依赖用户历史行为(如一次误点游戏广告会导致长期推送同类内容),缺乏谷歌级别的语义理解能力。运营活动如“2233娘”虚拟主播出道失败、拜年纪节目质量下滑,暴露创意枯竭。
深层矛盾:资本逻辑与亚文化的对立
B站本质上陷入“平台-创作者-用户”三角失衡:资本要求增长,导致内容大水漫灌;UP主为生存追逐流量,产出标题党或低创内容;老用户因社区变质离开。陈睿提出的“2023年4亿MAU”目标已事实上放弃,转向“减亏”。这一过程印证了文化社区规模化的悖论——当小众文化成为大众平台,其原生价值必然被稀释。
哔哩哔哩的困境是互联网社区发展史的典型样本,其未来取决于能否在商业化和文化认同间找到新平衡点。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