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移动编程基础涉及多个核心技术领域,以下是详细展开的要点:
1. 坐标系与运动学基础
- 基坐标系(World Frame):固定于工作环境的绝对参考系,用于全局路径规划。
- 工具坐标系(Tool Frame):定义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上的坐标系,影响工具中心点(TCP)的精确控制。
- 关节空间与笛卡尔空间:关节空间编程直接控制各关节角度,笛卡尔空间编程则通过直角坐标控制TCP位姿,需通过逆运动学(IK)求解。
- 扩展知识:6轴串联机器人的奇异点问题需在路径规划中规避,避免速度突变或失控。
2. 运动指令类型
- 点到点(PTP):关节插补运动,速度快但路径不可预测,适用于大范围移动。
- 直线运动(LIN):TCP沿直线路径运动,需实时计算逆解,常用于装配作业。
- 圆弧运动(CIRC):通过三个点定义圆弧轨迹,焊接应用中需保持恒定速度与姿态。
3. 编程语言与软件平台
- 结构化文本(如KRL、URScript):工业机器人厂商的专用语言,支持复杂逻辑与外部IO交互。
- 离线编程(OLP):通过RoboDK、DELMIA等软件仿真环境生成代码,减少停机时间,支持碰撞检测。
- 扩展案例:ROS-Industrial可将机器人运动规划与ROS的MoveIt框架集成,实现高级算法应用。
4. 动态参数调整
- 速度/加速度曲线:阶跃式设定易引发振动,需采用S型曲线平滑过渡。
- 负载补偿:通过动力学模型自动调节力矩,尤其对SCARA机器人高速运动至关重要。
5. 传感融合与自适应控制
- 力控编程:基于六维力传感器的阻抗控制,实现精密装配或抛光中的接触力维护。
- 视觉引导:采用OpenCV或Halcon处理图像,通过手眼标定(Eye-in-Hand/Eye-to-Hand)将视觉数据映射至机器人坐标系。
6. 安全与容错机制
- 软限位与硬限位:软件限制工作空间范围,硬件采用光电开关紧急制动。
- 碰撞检测算法:基于电流或力矩反馈实时监测异常,触发停机或回退动作。
7. 实时通信协议
- EtherCAT/Profinet:实现伺服驱动器的同步控制,周期时间可低于1ms。
- OPC UA:跨平台数据交互标准,支持状态监控与预测性维护。
8. 先进路径优化
- B样条/NURBS轨迹:数控系统中用于高光滑度连续路径,减少机械冲击。
- 能量最优规划:通过遗传算法在关节空间中寻找能耗最低的运动序列。
工业机器人移动编程的深度应用还需结合具体工艺,例如在汽车焊装中需协调多机器人时序,在医疗领域则需通过FDA认证的轨迹安全验证。未来趋势将更依赖数字孪生和AI驱动的自主决策。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