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楠楠博客,专注于网络营销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楠楠博客 >> 直播平台 >> 哔哩哔哩 >> 详情

哔哩哔哩和网易云哪个人流量高

2025-07-20 哔哩哔哩 责编:楠楠博客 4236浏览

从用户规模和流量数据来看,哔哩哔哩(B站)和网易云音乐在不同维度各有优势,以下是具体分析:

哔哩哔哩和网易云哪个人流量高

1. 月活跃用户(MAU)

- 哔哩哔哩2023年Q3财报显示,MAU达3.41亿,同比增长2.5%,主站日均使用时长超95分钟,用户粘性较强。

- 网易云音乐2023年H1披露MAU为2.06亿,同比增长9.2%,但增速高于B站,音乐类App中日均使用时长为72分钟左右(QuestMobile数据),略低于视频平台。

2. 用户画像与平台定位

- B站以Z世代为核心(80%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内容覆盖动画、游戏、知识类视频等,二次创作生态带动高频互动,弹幕文化显著提升用户停留时长。

- 网易云音乐主打年轻音乐社区,用户中95后占比超60%,依靠“评论社交”和个性化推荐形成差异化,但音乐播放器单次使用时长通常短于视频平台。

3. 流量峰值场景

- B站流量高峰集中在晚间及周末,大型直播活动(如跨晚、虚拟偶像演唱会)可引发瞬时流量暴涨,服务器多次因高并发宕机。

- 网易云音乐流量分布较均匀,早晚通勤时段的日活占比突出,年度听歌报告等营销活动能短暂拉升流量30%以上。

4. 第三方数据对比

据易观千帆2023年10月数据,B站移动端月活指数为287.5(单位:百万),网易云音乐为214.3。但在人均单日启动次数上,网易云音乐以8.2次略胜B站的6.7次,反映音乐工具型产品的高频特性。

5. 全球市场拓展

B站港澳台及海外MAU约500万,网易云音乐在东南亚通过版权合作拓展,但两者国际化规模均有限,主要流量仍集中在国内。

总结:B站在绝对用户量、总使用时长远超网易云音乐,但后者凭借音乐刚需场景实现更高打开频次,二者流量价值需结合业务模式综合评估。若考虑广告变现潜力,B站的视频信息流更具优势;若论用户情感粘性,网易云的社区氛围可能更强。

本站申明:楠楠博客为网络营销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哔哩哔哩小屋(Bilibili House)是哔哩哔哩平台为用户提供的个性化空间功能,主要用于展示用户创作的内容、互动信息及个性化设置。其持续时间取决于具体使用场景及功能类型,以下为详细说明: 功能类型 持续时间 说
    2025-10-15 哔哩哔哩 3274浏览
  • 哔哩哔哩(Bilibili)作为中国知名的视频分享平台,其用户注册时间信息通常仅对账号本人开放。以下是专业解答:要查看自己的注册时长,可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 登录哔哩哔哩账号后,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个人主页2. 在个人主
    2025-10-15 哔哩哔哩 1651浏览
栏目推荐
  • 哔哩哔哩无法使用超清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详细分析:1. 网络限制: 超清画质需要较高带宽(通常需10Mbps以上)。若用户网络速度不足、不稳定或存在运营商限速(如移动网络降速套餐),可能导致画质自动降级。部分地
    2025-08-12 哔哩哔哩 5120浏览
  • 哔哩哔哩(BILI)股票的投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逻辑展开分析,结合其商业模式、用户生态及行业趋势:1. Z世代流量入口的稀缺性 哔哩哔哩是中国Z世代(1995-2009年出生)高度聚集的内容社区,月活用户超3.3亿(2023年数据
    2025-08-12 哔哩哔哩 7258浏览
  • 哔哩哔哩(B站)会员体系分为大会员和电视大会员两种,具体价格如下:1. 大会员(移动端/网页端) 月卡:25元(连续包月首月15元,后续每月25元自动续费) 季卡:68元(平均每月约22.67元) 年卡:233元(限时优惠常见168元
    2025-08-12 哔哩哔哩 6712浏览
栏目热点
全站推荐
  • 针对阳信地区的网络推广技巧培训,需结合本地市场特点、受众需求及行业趋势制定系统化方案。以下是专业培训要点及数据分析: 推广维度 核心技巧 关键指标 SEO优化 优化阳信本地关键词(如“阳信特产”“阳
    2025-10-16 网络推广 7636浏览
  • 肥乡区网络营销平台建设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需结合区域特色、产业资源和市场需求进行系统规划。以下是专业性的建设方案与建议:一、平台建设核心目标1. 提升肥乡区企业品牌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2. 拓展
    2025-10-16 网络营销 1339浏览
  • 在畜牧学领域,SEM通常指**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它结合了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和自变量,揭示潜变量(latent variables)与观测
    2025-10-16 sem 786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