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中枢的画法编程实现需要结合技术分析理论和数据处理逻辑。以下是实现步骤及扩展知识点:
1. 数据准备
- 获取高开低收(OHLC)数据,建议使用第三方库如`pandas`、`yfinance`或`akshare`。
- 数据需包含时间序列,周期可自定义(如日线、30分钟线等)。
2. 定义中枢规则
- 中枢构成:至少3段连续重叠的价格区间(线段或笔)。
- 高低点识别:通过极值点算法检测波段高低点。例如,当连续3根K线的高点递增/递减时确认转折点。
- 重叠区域计算:取相邻线段高点的最小值(GG)与低点的最大值(DD),形成中枢区间`[DD, GG]`。
3. 编程实现逻辑
- 线段划分:基于价格变动幅度或K线数量定义线段(如涨跌幅超2%或5根K线)。
- 中枢判断:检查连续3线段是否存在重叠区域,若满足则生成中枢。
- 多级中枢处理:递归检测更大周期中枢(如1小时中枢可能包含多个5分钟中枢)。
4. 代码示例(Python)
python
import pandas as pd
def find_pivots(df, threshold=0.02):
highs, lows = df['high'], df['low']
pivots = []
for i in range(1, len(df)-1):
if highs[i] > highs[i-1] and highs[i] > highs[i+1]:
pivots.append(('high', i, highs[i]))
elif lows[i] < lows[i-1] and lows[i] < lows[i+1]:
pivots.append(('low', i, lows[i]))
return pivots
def calculate_zhongshu(pivots):
zhongshu = []
for i in range(len(pivots)-3):
seg1, seg2, seg3 = pivots[i:i+3]
if seg1[0] != seg2[0] and seg2[0] != seg3[0]: # 交替高低点
dd = max(seg1[1], seg3[1]) if seg1[0] == 'low' else max(seg2[1], seg3[1])
gg = min(seg1[1], seg3[1]) if seg1[0] == 'high' else min(seg2[1], seg3[1])
if dd < gg:
zhongshu.append((dd, gg))
return zhongshu
5. 扩展知识点
- 级别理论:中枢的周期级别(如1分钟/日线)影响其有效性,需遵循缠论中的“分型-笔-线段-中枢”递归逻辑。
- 动态调整:中枢可能因后续走势扩展或新生,需实时更新区间。
- 结合MACD/均线:中枢区间的支撑压力常与指标共振,例如MACD回抽零轴时中枢突破更有效。
- 可视化:使用`matplotlib`绘制中枢箱体,叠加K线图增强可读性。
6.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拟合,中枢的有效性需结合成交量验证。
- 需处理异常数据(如跳空缺口),可采用前收盘价补全逻辑。
- 编程时注意性能优化,例如使用`numpy`向量化计算替代循环。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