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判断网页质量好坏的核心逻辑基于数百项指标,主要可分为内容质量、用户体验、权威性和技术表现四大维度:
1. 内容质量评估
文本相关性:TF-IDF和BERT等算法分析关键词与查询意图的语义匹配度,包括同义词识别、实体识别和长尾词权重计算。
内容深度:优先展示含原创数据、案例分析、多角度论述的深度内容,Google的EEAT准则(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对此有明确要求。
内容新鲜度:时效性内容采用Query Deserves Freshness算法,新闻类查询会加权最近72小时更新的页面。
2. 用户体验量化
停留时长:通过Chrome用户数据统计页面真实停留时间,跳出率高于90%的页面会被降权。
交互行为:点击率(CTR)、二次点击、滑动深度等用户信号通过RankBrain算法反馈调整排序。
阅读体验:F型阅读热图分析段落结构,密集文字段落的页面在移动端会受惩罚。
3. 权威性验证体系
链接图谱:PageRank算法结合SpamBrain反作弊系统,区分自然外链与买卖链接,.edu/.gov域名的权重仍高于普通商业站点。
作者资质:Medical YMYL类内容需验证作者学术背景,百度清风算法2.0打击虚假专家背书。
网站声望:TrustRank值根据历史违规记录(如快排作弊)动态调整,新站点有6-12个月沙盒期。
4. 技术层面优化
核心Web指标:LCP需控制在2.5秒内,CLS值低于0.1,移动端适配错误会导致排名下降40%。
结构化数据:Schema标记可使富摘要展示概率提升35%,但错误标记会触发Manual Action处罚。
安全合规:HTTPS为基本要求,未备案网站在百度搜索结果中会有明显降权。
附加机制包括:地域性查询的本地化排序(如"附近"类关键词)、多模态内容权重(视频答案片段展示权重提升217%)、个性化因素(连续搜索同类话题的用户会获得更专业内容)。搜索引擎每周进行数千次算法微调,2023年Google的核心更新已引入多任务学习模型MUM,能同时分析文本、图像、视频的跨模态关联性。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