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无人机编程大赛报名通常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比赛类型与分组
赛事分类:常见类型包括竞速赛(如穿越障碍计时)、任务赛(如自主搜索与救援)、创新赛(开放主题软硬件结合项目)。部分比赛细分为青少年组(12-18岁)、高校组(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业组(企业/研究机构)。
技术要求:可能限定无人机型号(如Tello EDU、Pixhawk开源飞控)或编程语言(Python/Scratch/C++)。部分赛事要求提供飞控算法源码及硬件改装文档。
2. 报名材料准备
基础资料:团队名称、成员身份证/学生证扫描件、指导教师信息(若适用)。
技术文档:方案书需包含系统架构图、通信协议(如MAVLink)、传感器配置(激光雷达/视觉SLAM)及安全冗余设计。创新赛需附加市場分析或专利查新报告。
演示视频:多数比赛要求提交90秒内的功能演示,需体现自动起降、路径规划等核心能力,视频需标注时间戳对应技术点。
3. 费用与流程
注册费通常在200-800元区间,国际赛事(如DJI开发者大赛)可能高达2000元。早鸟优惠截止前报名可减免30%。
线上报名需通过赛事官网填写并上传ZIP格式的附件(建议不超过50MB)。线下确认阶段需签署《空域安全承诺书》及设备无线电频段检测报告。
4. 技术扩展知识
实时系统开发:基于ROS 2的无人机节点需配置QoS策略,保障传感器数据传输优先级。
视觉算法:OpenCV的ORB特征匹配在无GPS环境下可实现相对定位,配合AprilTag可提升降落精度至±3cm。
抗干扰设计:2.4GHz与5.8GHz双频段切换可降低多机竞技时的信号冲突,建议加装磁环滤波器。
5. 评分标准解析
竞速赛:时间权重占70%,30%考核航线遵守率(需输出PX4日志的偏离标准差)。
创新赛:技术含量(40%)、商业价值(25%)、完成度(20%)、答辩表现(15%)。获奖项目可能获得VC对接机会。
6. 风险控制
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保额建议≥50万元),禁用碳纤维桨叶等易碎材质。室内赛需提交LiDAR点云地图的碰撞检测算法说明。
相关资源可参考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发布的《无人机系统开发指南》或GitHub开源项目ArduPilot/px4_usersguide。国内赛事信息可通过中国航空学会官网或“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公众号获取。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