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EM(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后,可以进一步采用以下分析方法或扩展研究:
1. 多群组分析(Multi-group Analysis, MGA)
检验模型在不同子群体(如性别、年龄、地区等)中的稳定性,通过比较路径系数、因子载荷的差异,验证模型的普适性或调节效应。需使用跨组约束检验,如卡方差异检验或参数差异的显著性评估。
2. 中介效应分析(Mediation Analysis)
细化SEM结果中的间接效应,使用Bootstrap法或Sobel检验验证中介路径的显著性。可结合Hayes的PROCESS宏或贝叶斯方法提高准确性。
3. 调节效应分析(Moderation Analysis)
引入交互项检验调节变量(如环境、文化)对路径关系的影响,可通过乘积指标法(如潜在调节结构方程模型,LMS)或分组回归实现。
4. 纵向数据分析(Longitudinal SEM)
若数据包含时间序列,采用交叉滞后模型(Cross-lagged Panel Model, CLPM)或潜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 LGCM)分析变量间的动态关系。
5. 非线性关系检验
对SEM假设的线性关系进行拓展,引入二次项、分段回归或潜变量交互,探究变量间的曲线效应(如U型关系)。
6. 多水平SEM(Multilevel SEM)
处理嵌套数据结构(如学生嵌套于班级),分离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的变异,避免参数估计偏差。
7. 贝叶斯SEM(Bayesian SEM)
适用于小样本或复杂模型,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MCMC)估计参数,处理缺失数据或非正态分布更灵活。
8. 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
基于心理测量网络理论,构建变量间的关联网络,识别核心节点或桥梁变量,补充SEM的宏观结构视角。
9. 机器学习整合
结合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筛选重要预测变量,增强SEM的变量选择能力,或通过混合模型提高预测精度。
10. 质性研究补充
通过访谈或案例分析,解释SEM量化结果的深层机制,形成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s)的三角验证。
此外,还可进行模型稳健性检验(如替换指标、调整协变量)、共同方法偏差分析(Harman单因子检验或控制未测量潜在方法因子),或探索测量不变性(Measurement Invariance)确保量表跨文化适用性。
SEM后分析的选择需结合研究目标、数据特性和理论假设,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提升结论的严谨性与深度。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