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双路径分析是一种同时考察两种不同机制或中介路径对因变量影响的统计方法。以下是详细的分析步骤和相关扩展知识:
1. 模型设定
明确研究假设中的双路径结构,例如自变量X可能通过路径A(中介变量M1)和路径B(中介变量M2)同时对因变量Y产生影响。模型需在软件(如AMOS、Mplus或R的`lavaan`包)中分别定义这两条路径的回归系数。
2.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 检查数据正态性,若偏离需采用稳健估计方法(如MLR或Bootstrap)。
- 处理缺失值(如FIML方法),确保变量尺度一致(标准化可避免量纲影响)。
3. 模型拟合与评估
- 使用拟合指数综合判断模型合理性(如CFI>0.9、RMSEA<0.08、SRMR<0.05)。
- 比较双路径模型与单路径模型的拟合差异(通过卡方差异检验或AIC/BIC指标),验证双路径的必要性。
4. 路径系数解读
- 分别观察两条路径的标准化系数(β值),判断每条路径的效应大小及显著性(p<0.05)。
- 计算间接效应(如X→M1→Y和X→M2→Y的乘积项),并通过Bootstrap抽样(建议5000次)检验其置信区间是否包含0。
5. 扩展分析
- 路径对比:使用约束模型法(如Wald检验)比较两条路径系数是否显著差异。
- 调节效应检验:引入交互项(如X×W)探讨调节变量对某条路径的强化/削弱作用。
- 多群组分析:分样本(如性别、年龄组)检验路径系数的跨组稳定性。
6. 结果报告要点
需包含路径系数表、拟合指标、效应量(直接/间接效应占比)及Bootstrap区间。若发现某条路径不显著,需结合理论讨论可能原因(如样本偏差或机制失效)。
7. 常见误区
- 忽略测量模型质量(因子载荷<0.5需修正)。
- 未控制混杂变量(建议在模型中纳入协变量)。
- 过度依赖统计显著性而忽略效应大小的实际意义。
双路径分析能更全面地揭示变量间的复杂机制,但需严格满足SEM的线性、残差独立性等假设。建议结合理论框架解释结果,避免数据驱动的过度解读。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